狗年说“狗”
现代考古发现证实,人类养狗的历史非常悠久。 中国养狗的历史最早也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 公元前7000-8000年前,河北武安磁山、河南新郑裴李岗、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均曾出土过狗的遗骸。
在中国最古老的成熟文字甲骨文中,发现了“狗”字的几种不同的写法,而“狗”字最早出现在西周初期长子构丁的铭文中。
从“狗”到“狗”,古人甚至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狗文化”。
既然“狗”字已经造好了,为什么还要再造一个“狗”字呢?
号称最早记录十二生肖的湖北云梦绥胡地秦简中,为什么没有狗呢?
为什么“旭”与“狗”相配? 为何民间称“戌年”为“金狗年”?
现有的“狗”中为什么会出现“狗”字呢?
现代考古发现,中国北方新石器时代遗址或墓葬中出土的家犬遗骸,其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约7000至8000年前。 在最古老、成熟的甲骨文中,还发现了多个“狗”字。 徐仲舒在《甲骨文大辞典》中解释为:“镇佑犬,为父庚卯与羊所生”。 甲骨文中左起第三个字是“狗”,最后一个字是“羊”。
徐仲舒《甲骨文词典》中“狗”的解释
甲骨文中的“狗”显然是狗的形象,与现代汉字中的“犭”侧面非常相似,古今汉字的传承关系可见一斑。
在同时期的青铜器铭文中,还发现了“狗”字,形象更为真实,如商代的鼎狗尤、商代的狗鱼伏一鼎上的狗字。
后来的西周金文也有“狗”字,但不同的是,大多升在空中,与甲骨文中的“狗”同音,如早期石全志的书写。西周,房鼎,西周中期的成员。 笔者检索发现,先秦青铜器铭文中的“狗”至少有9种,但无论写哪一种,一眼就能看出是狗。 汉代儒生用孔子的话来说:“见狗之字如画,狗也。”
然而,近代非常常用的“狗”字,在甲骨文中却找不到。 有“狗”字就不用“狗”了吗? 换句话说,既然有“狗”字,为什么还要有“狗”字呢? 这其实是现代人都会问的问题,因为在现代,“狗”和“狗”的意思没有区别,狗和狗之间也没有区别。 清代学者郝以兴称其为“狗的俗名”,但早期它是不可替代的。 《墨子·景下》云:“狗是狗,杀狗不是杀狗”。 这种“杀狗不杀狗”的说法,与“白马不是马”的道理是一样的。 不同的。
据考古发现,“狗”字早在西周初期就已出现。 西周初期,长子构丁身上有“狗”字。 书写时可以看到“犭”+“狗”的左右结构,篆书的书写方法就源于此。
“狗”这个词在早期并没有广泛的含义。 有一种解释是“dog”专指小狗,这和pony写成“foal”是一样的道理。 所以,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解释:“狗亦狗,大者为狗,小者为狗。”
中国最早的字典《尔雅食虎》解释为:“韦成浩,狗”。
东晋郭璞对此作出注释:“狗未长毛”。
意思就是没有长毛的狗就叫狗。 早期,“狗”一词多指狩猎犬。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解释:“狗,狗者,有郡(hang)蹏(tí)者也。” “县狗”是一种什么样的狗?有一种猎犬不能着地。后来又产生了一个特殊的字“畎”,与“狗”读音相同,两者都读作 quǎn。
班代表重点关注:
最早的“狗”和“狗”有不同的含义。 “狗”指的是尚未长毛的小型“狗”。
“狗”在古人心中的地位是怎样的?
在所有动物中,狗对人类最忠诚,与人类的互动也最多。 清代段玉裁在《玉章狗部》中说:“狗,六畜,以吠声守护。” 古人除了看守家园、庭院、狩猎放牧、陪伴老人、看守幼童外,最早还用狗来看守监狱。 “”的字形是两只狗吠(字)的样子。至今仍有警犬和军犬。
然而,许多与狗有关的现代言论都是贬义的。 例如,《现代汉语词典》(第三版、增补版)就有17个含有“狗”的词条。 只有“獾”和“熊”是无色的。 “狗敢露天”、“狗急跳墙”等15条,都是贬义词。 俗语中对狗的贬义词较多,如“狗咬吕洞宾,不知好心”、“狗吐不出象牙”、“卖狗肉”、“狗靠”等。人民的力量”、“狗腿”、“狗儿子”等。
事实上,在中国古代,狗的地位是非常高的。 狗不仅享有极高的荣誉,在宗庙祭祀中也少不了狗。 有一种“汤祭”是用狗的,就是把狗养肥。 这就是《说文解字》中所说的:“狗肥以供之”。 “现在”这个词就是这么来的。 它就是“宗庙狗”。
先秦时期,周王室特设“狗人”一职。 《周礼·求官》中“狗人”项记载:“狗人办理狗的祭祀……凡看管狗、引狗者,属燕,主管其政。 ” 狗人负责周王室中所有与狗有关的“狗事”,关键是要养好一条供祭祀用的好狗。
而且,民间还把狗视为祭祀的吉祥物。 据金翠宝《古今注》记载,汉魏时期有腊月初八用黄狗祭灶神的习俗。 这一习俗源于东汉著名的孝子尹子方。 《后汉书·尹知传》记载:“宣帝时,尹子方孝仁,腊日早晨做饭,灶神出现,子方又有黄狗。”家庭,所以我崇拜它。” 尹子方用家中的黄狗祭祀灶王爷而开始发财的故事很快就流传开来,大家纷纷效仿。南朝梁宗谟《荆楚隋记》云:“韩尹子方,看见了腊日灶神,用黄狗祭祀,名“黄羊”。 ”。
因此,黄狗就成为狗中的贵族。 民间有“一黄二黑三花四白”的说法。 故事流传后,用狗祭灶成为习俗,到宋代仍盛行,清代皇室仍有此习俗。 清富察敦冲《燕京年记》《祭灶》云:“二十三灶,古时用黄羊,闻内廷尚用,民间不用。 ”
班代表重点关注:
古代黄“狗”的独白:我们在古代地位很高,尤其是像我这样皮肤黄亮的,还有专门喂养我们的狗人。 (傲娇脸)
“狗的传人”这个词是怎么来的呢?
和“龙”一样,“狗”也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据《山海经·西山经》记载,在中国闻名、孕育万物的西王母,有“狗基因”:“其貌如人,虎牙和好口哨。” 这里的尾巴是狗的尾巴。 在早期,人们经常将狗和龙进行比较。 《墨子·飞公侠》中有“龙生于庙,狗啼于市”之说。
“狗文化”在中国文化中无处不在,这从众多以“狗”字创造的汉字中就可见一斑。 例如,《说文解字》中,“狗”部分共83个字,加上“狗”部分3个字,共86个字。 南北朝时期,含有“狗”字的文字数量大大增加。 南朝梁谷野王的《玉篇》收录了“臭”、“臭”、“哭”、“寂”、“残、独、罪、狂、狠、凶、习、性、形”等265个字。 、监狱、工具……而这些只是“狗”系,还有大量的其他部首散落在其中,这些字所反映的内容在生活中几乎随处可见。
陕西蒲城张雅不华夫妇墓的壁画《旅行地图》中,主人带着两只狗在旅行。
还有一些现代汉字中“狗”字被改了的字,比如“笑”字,下部原是“狗”。 《玉篇》中将此字划入“竹”部,写为“”。 人类表达情感最基本的方式“哭、笑”,是由狗诞生并通过狗来表达的。 又比如“award”这个词,下面也是“dog”。 可见古今人们所关心的“奖项”都是因为狗……
在古代的“狗祖神话”中,也有“狗的后裔”的说法,即“女伴盘瓠”的传说。 中国“五帝”之一的高辛氏帝喾将自己的小女儿许配给了在征服狗军中立下汗马功劳的狗盘瓠(pán hù),并生下了12个孩子, 6男6女……是苗、畲、瑶、黎、侗、壮、佤等少数民族祖先诞生的传说。 至今,以狗为图腾的畲族仍唱着“狗皇歌”。
瑶族有“盘王节”,要跳“盘王舞”。 所谓“盘王”,就是“狗王(皇帝)盘瓠”。 “狗祖神话”由来已久。 《后汉书·南满列传》记载:“盘瓠死后,(兄弟姐妹十二人)因私结为夫妻……而后长大,称为夷人。” 这里所说的“夫妻”的“自指”,就是人类早期的婚姻形式“兄妹联姻”。
和《龙的传人》一样,《狗的传人》在中国历史上也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 公元前771年,以狗为图腾的犬戎人带来了中国历史的重要转折。 《史记·周本纪》记载:“西邑狗军攻幽王,幽王举烽火招兵,兵未至,遂杀幽王于骊山下”。 至此,西周灭亡,继任者周平王不能再西留,“乃东迁洛邑”,即“平王东迁”。 在这个过程中,后来统一中国的秦国出现,成为诸侯国。 世世代代为周王养马的秦人登上了中国历史的舞台。 因此,历史学家说:“没有狗就没有秦国,没有秦国就没有中国”。 。
“狗败幽王”事件被称为“龙的传人”输给了“狗的传人”! 事实上,“狗的传人”和“龙的传人”通过长期的交流和融合,共同推动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形成了今天的“一家人”中华民族!
班代表重点关注:
犬族:我们有传承! 西王母是我家的! 你微笑,你的酒窝里有我的影子! (微笑的面孔)
为什么《睡虎之地》的十二生肖中没有“狗”?
过去,人们认为中国传统的生肖文化形成于汉代。 依据之一是完整的十二生肖最早出现在东汉王充的《论衡》中。 流行的版本是一模一样的:“五行之气为邪。寅木,其鸟、虎。须土,其鸟、狗……”但近几十年来的考古发现否定了这一观点。 十二生肖早在先秦时期就已被使用,但十二生肖与十二地支的对应关系与《论衡》中的对应关系并不完全相同。
(请向右旋转手机欣赏)
现代考古首次发现的古代十二生肖是在湖北省云梦县水虎地十一号秦墓出土的1100余件秦简中发现的。 发现时间是1975年12月。其中一段有十二生肖,姑且称之为“睡虎生肖”:子、鼠; 丑,牛; 寅,虎; 毛,兔; 陈□; Si,昆虫; , 鹿; 卫,马; 沉,戒指; 你,水; 徐,老羊; 嘿,猪。
水虎地秦简中出现的十二生肖是用来辅助破案的。 十二地支有完整,但十二生肖中的动物只有十一种,分别是:鼠、牛、虎、兔、虫、鹿、马、环、水、老羊、猪。 其中“虫”为蛇,“环”为猴(猿),“水”为鸡(雉),“豕”为猪。 多了一只“鹿”,少了一条“龙”。 “狗”,“徐”与“老羊”配对。
清代天津杨柳青画《十二生肖》中的徐狗
无独有偶,2000年湖北随州八号汉墓出土的《日本书·盗贼》也有十二生肖,被称为“孔子十二生肖”:子,鼠;子,鼠;子,鼠;子,子。 丑者,牛也;丑者,牛也;丑者,牛也;丑者,牛也。 寅,虎; 毛,鬼; 陈,昆虫; Si,昆虫; 吴,鹿; 卫,马; 沉,玉; 你,水日; 徐,老火; 亥,豕也。 孔家坡的生肖有十二种动物。 与睡虎的生肖相比,相似之处在于没有“狗”,不同的是有两个“虫”,即“辰、虫夜”、“巳、虫夜”; “鬼”比较容易理解,与“兔”同字,“马”对应“玉”,“酉”对应“水日”,“戌”对应“老火”,它更令人费解的是。 有学者认为,“玉”是人面猴身的“夔”,根据《国语·鲁语》中的“姬环子过井捉羊”一文,已化作“猴”。玉霞”; “水里”是水中的“龙”。 ,“老火”就是“羵(fén)羊”,不分男女。
十二生肖初期没有“狗”吗? 1986年,甘肃放马滩战国晚期墓葬出土的秦简《日术·死贼》中,发现的十二生肖中有“狗”,暂称“放马滩生肖” :子,鼠; 丑,牛; 寅,虎; 毛,兔; 辰,虫; 巳,鸡; 吴,马; 卫,羊; 申,猴; 你们,鸡们; 徐,狗; 嘿,猪继续。 值得注意的是,《放马滩生肖》中不仅有“狗”,还有“旭狗”,与《论衡》中记载的一模一样。 奇特的是,有两个“鸡”:“巳,鸡”,“酉,鸡”,“辰”与睡虎的生肖和孔子的生肖相同,都是“虫” 。 放马滩生肖比睡虎生肖还要早,也就是说,中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十二生肖中就有“狗”。
唐代懿德太子墓壁画《鹞与戏狗》
其实,《睡虎地生肖》中的“老羊”和《孔家婆生肖》中的“老火”也可以理解为“狗”。 狗和羊的关系就像兔子和狗的关系一样。 过去,狗和羊是不分开的。 用“羊”代替“狗”也不是不可能。 “黄羊”。
孔子世家说“老火”是羊。 为什么不能是狗呢? 《国语·鲁语霞》“季欢子过井捉羊”就是这样。 季欢子打井的时候,挖了一个瓦罐。 里面有个怪物,长得像羊,他的家人长得像狗。 他去请教博学的孔子。 然后就有这样一段对话:“为什么我下井的时候会抓到一条狗呢?” ” 孔子回答说:“丘听之,是羊。龙、象、妖怪都叫羊。” 孔子所说的就一定正确吗? 很难说!
班代表重点关注:
《睡虎地生肖》中的“老羊”和《孔家婆生肖》中的“老火”也可以理解为“狗”。 过去人们常说,狗和羊是不分家的。 用“羊”代替“狗”也不是不可能。 中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十二生肖——放马滩生肖中有“狗”。
为什么生肖“狗”与地支“戌”相配?
在十二生肖文化中,“狗”与“戌”的关系非常密切。 宋代朱汴《曲尾旧闻》中的记载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个问题:宋徽宗赵佶崇宁称帝初年,资政宫学者范知绪上书呼吁民众不要杀狗。 原来,赵姬是属狗的。 今年是狗年。 范之虚的理由是:“十二生肖神狗居虚之位,是陛下的本命命。京城有人以屠狗为业,宜禁止之。” 范志旭说狗与旭的关系,那就是所谓的“十二生肖地支”。 那么为什么“狗”与地支“戌”配对呢?
生肖与土地主宰成因,最早见于王充的《论衡·物势》,通过金、木、水、火、土“五行”的原理来分布。 分配时考虑两者的匹配度。 性别。 具体针对“戌狗”,有云:“戌,土,及其鸟狗”。 意思是“戌”的属性是“土”,对应的动物是狗。 这种解释是西汉“五行说”盛行时的主流观点,但无神论者王充对此持否定态度。
唐墓出土十二生肖俑中的“狗俑”
民间从动物习性与时间的关系来解释。 天干地支的发明,是古人用来记录年、月、日、时的。 十二地支对应十二时辰,分别是子时、丑时、寅时、卯时、辰时、巳时、戊时、未时、申时、酉时。 、徐氏、海氏。 为了方便记忆和使用,古人找到了12种动物来代表相应的时间,这就是十二生肖的来源之一。
旭时是太阳落山后的黄昏时间,相当于现代24小时制中的19:00至21:00。 北宋欧阳修曾有诗“月上柳头,人约黄昏后”。 此时天已经黑了,饭也吃完了,劳累了一整天的古人们开始闭门休息。 此时什么动物最活跃、对人类最重要? 狗也一样。 黄昏后,狗开始“值班”:趴在门前,一有动静就叫。 古人称之为“吠卫”。 这样,“虚”与“狗”就组合成一对,“虚狗”就成了一个固定的组合。宋代儒家朱熹就持这样的观点。
班代表重点关注:
旭市是太阳落山后的黄昏时期。 这个时候,人经过一天的劳累、饱足,想要睡觉。 有狗守门,他们心里踏实,于是“旭狗”从此成为了最佳CP。
为什么“戌年”被称为“金狗年”?
不过,“年表”说只是十二生肖起源的学说之一,还有“年表”说。 持“年表”说的人认为,十二生肖是因年份的需要而产生的。 所谓“狗年”和“猪年”也是如此,人们的“生肖”也由此而来。 什么。
十二生肖又称动物历,俗称“动物历”。 这是世界早期几乎通用的一种历法。 中国、埃及、巴比伦、印度等四大文明古国都曾使用过“动物历”。 在中国,一些少数民族仍在使用。虽然所使用的动物可能有所不同,但都是十二种,也就是说都是“十二年循环”,称为“一期”。早期中原人民常用的是“干支历”,将十干支和十二地支排列组合,有六十种不同的双字组合,称为“六十甲子”。
甲子有五个时期,每个时期都与十二生肖相吻合。 这种中国特有的“干支历+动物历”模式,内涵非常丰富。 每个生肖在一甲子里会重复五次,生肖5年都是一样的。 虽然十二生肖是相同的,地支也没有变化,但天干的文字顺序却发生了变化。 例如狗年有甲戌、丙戌、戊戌、庚戌、壬戌五种。
为了便于区分,古人给这五个相同的生肖年赋予了五行的属性。 戊戌年属“木”,为“狗入山”; 甲午年属“火”,为“安定之狗”。 丙戌年属“土”,是“自己睡觉的狗”。 ,是“寺庙的狗”; 壬戌年属“火”,为“家狗”。 古人迷信地根据五行的属性和每年的生肖特征,形成了“占年”的习俗来推断这一年的吉凶。 当然,这种“占年”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黄金是一种贵金属。 当一年的五行属“金”时,民间就会称其为“金鸡”、“金狗”什么的。 但民间常把狗年称为“金狗”,并有“金狗过年”、“金狗旺财”、“金狗带福”等口号。 为什么? 这与古语“二十八星座”有关。
楼苏振兴旗古为“二十八星座”,旗上绘有“楼金沟”。
二十八星座中,《西方白虎七府》中的楼宿,具有五行属性为“金”,而对应的动物恰好是狗,所以被称为“楼金狗”或“楼金狗”。十只狗”。 狗能避灾避邪,所以楼缓是吉祥星。 古人认为“楼兴立柱立家,家业兴旺,万事兴旺”。 汉代人们喜欢的“薄巨镜”上,常“刻镂”,镜面正中刻一个狗头。 在中央,刻楼博局不会有羊(吉祥)。”因有“楼金狗”的说法,古人干脆把狗年称为“金狗年”。吉祥之气。
班代表重点关注:
每六十年,每个生肖都会重复五次。 为了便于区分,古人将五个相同的生肖年分给五行。 戊戌年属“木”,为“狗入山”; 甲午年属“火”,为“安定之狗”。 丙戌年属“土”,是“自己睡觉的狗”。 ,是“寺庙的狗”; 壬戌年属“火”,为“家狗”。 【不管你是什么狗,反正小编是丹(丹)沉(沉)狗。 。 。 】
发表评论